吉鑫风能占据着风电铸件国内65%市场份额

发布时间: 2009-08-04
作者: FSC
浏览 1278

  去年,占据着风电铸件国内65%、国际20%市场份额的吉鑫风能,创造了产量增加1倍、销售增加2倍、利润增加3倍的神话,一跃成为世界最大风电零部件产业基地。

  有谁想到,这个被众多国际巨头“垂青”的企业,5年前,还只是一家名不见经传的机械小厂,是铸造技术的“门外汉”;5年后,掌握了引领行业发展的5项国内专利和1项国际专利,尽管大环境并不乐观,但吉鑫风能依然开始步入自己的“花样年华”。

  时间回到2004年上半年,一切都是零,公司创始人包士金对风电的了解几乎是空白。做钢构生意的包士金与无锡一家做传统铸造的国企发生了业务往来,在这个过程中他听说印度一家风电集成商正在中国急切地寻找铸件制造商,而且印度人的需求量涨幅飞快,而无锡这家国企由于体制的原因没有办法进行投资。包士金相信这是一个全新的机会,于是他停掉原来的生意,开始筹建吉鑫。

  “风力发电的巨大前景导致了全球风力发电设备零部件十分紧俏。”总工程师华永荦说,一个有趣的现象是,尽管国内的铸件企业有几十万家,其中不少转型做了风能铸件,但眼下能够批量生产的只有四五家。“做风能铸件并不难,但要能赚到钱就并不是很容易了,关键要掌握核心技术。”

  为此,吉鑫风能在2004年组建之初,就建设了50多人的研发队伍,公司与东南大学等广泛开展产学研合作,相继上马了省级、国家级等近20个科研课题,形成了风电铸造零部件、铸造加工、表面处理一条龙配套生产能力,产品被科技部列为“国家重点新产品”。

  风电设备一般都安装在气候条件极端的偏远地区和海上,巨大的昼夜温差对铸件强度有很高要求。而风电发电机组对配件的要求是“上天”20年不更换,因为在非常偏僻的风电场拆装上百吨的风机,成本高昂,企业难以承受。在吉鑫风能精加工车间里,大量刚刚完成了打磨的轮毂,其锻面呈现出钢板的光泽,突破了风电零部件铸造必加镍的国际惯例,不仅大大降低成本,还创造了风电产业发展的奇迹。华永荦自豪地说:“我们研发的风电铸铁材料在全国排名前两位,在高温30度和低温30度条件下不变形,完全符合欧美标准。”

  如今,吉鑫风能这个年轻的风电零部件企业,已掌握了叱咤市场的话语权。受国家风电技术标准委员会委托,吉鑫风能起草了《风力发电机球墨铸铁件国家标准》,该标准通过专家评审并开始实施,填补了国内风电零部件生产没有行业标准的空白。

  眼下,公司计划投资3亿元进行扩建,届时吉鑫风能的产量又将翻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