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铸造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浏览 449

全国铸造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成立于1985年,委员会编号SAC/TC54,秘书处设立在沈阳铸造研究所有限公司。全国铸造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是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的直属技术委员会之一,是由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组建及业务指导的全国性铸造标准化工作机构,具有技术权威性。SAC/TC54目前下设8个分技术委员会,负责铸钢、铸铁、铸造有色合金、造型材料、压力铸造、熔模精铸、通用基础及工艺、耐磨材料与铸件等领域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制修订,先后组织了铸造专业领域内320项铸造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制修订项目的审查和报批工作。

业务范围

全国铸造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负责组织我国铸造领域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制修订、复核,审查,报批工作,宣贯与咨询服务工作。承担ISO/TC 25(铸铁及生铁技术委员会)、ISO/TC 17/SC11(铸钢分技术委员会)的国内技术对口管理工作;组织我国专家参加各项国际标准会议。

根据国内外标准化技术的发展动向,组织开展标准化学术研讨,技术交流,组织开展铸造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宣贯工作。

历史沿革

全国铸造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成立于1985年,由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成立(见图1和图2),先后组织了铸造专业领域内320项铸造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制修订项目的审查和报批工作。

1986年成立7个分会,包括铸钢分技术委员会(SAC/TC54/SC1)、铸铁分技术委员会(SAC/TC54/SC2)、铸造有色合金分技术委员会(SAC/TC54/SC3)、压力铸造分技术委员会(SAC/TC54/SC4)、熔模精铸分技术委员会(SAC/TC54/SC5)、造型材料分技术委员会(SAC/TC54/SC6)和通用基础及工艺分技术委员会(SAC/TC54/SC7)。

2014年以来,全国铸造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实质性参与了国际标准化工作,每年选派标准化专家参加ISO/TC 17/SC11和ISO/TC 25组织召开的国际标准化会议,先后共计派出了30余人次代表中国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见表1)。

2015年9月,全国铸造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代表中国向ISO/TC 25提出了国际标准《球墨铸铁球化率评定方法》的立项申请并获批通过,是我国提出并负责制定的铸造领域国际标准。2019年5月,ISO(国际标准化组织)正式发布实施ISO 945-4:2019《Microstructure of cast irons—Part 4:Test method for evaluating nodularity in spheroidal graphite cast irons》(中文名称:《铸铁显微组织—第4部分:球墨铸铁球化率评定方法》)。

科研成就

2016年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质量基础的共性技术研究与应用”(NQI)专项所属的“支撑重点领域工业三基的关键技术标准研究”项目中的子课题“先进基础工艺及相关基础制造装备关键技术标准研究”。项目已通过验收,子课题任务形成了GB/T 39314-2020《铝合金石膏型铸造通用技术导则》和GB/T 39330-2020《钛合金铸件表面处理技术规范》两项国家标准。

2017年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质量基础的共性技术研究与应用”(NQI)专项所属的“5.2重要领域绿色制造关键共性标准研究”项目中的子课题“清洁高效制造工艺关键技术标准研究”。项目已通过验收,子课题任务形成了GB/T 40809-2021《铸造铝合金 半固态流变成形工艺规范》和GB/T 40738-2021《熔模铸造 硅溶胶快速制壳工艺规范》两项国家标准。

2022年,承担国家工信部2021年产业技术基础公共服务平台项目“装备制造业关键零部件铸造领域创新成果产业化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中“标准服务中心和标准数据库”的建设工作以及辽宁省标准化项目“铸造有色合金标准化建设试点”工作。

标准宣贯

中国铸造质量标准论坛由全国铸造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主办,自2009年以来已成功举办了十二届。论坛结合铸造标准的宣贯、铸造先进技术的交流,以“宣贯标准、提升质量”为宗旨,体现了“标准与质量的完美结合”“品位与层次的双重体验”的会议特色。组织宣贯重点领域铸造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100余项。

截止2021年底,全国铸造标委会归口管理的现行有效政府标准186项标准,其中国家标准102项,行业标准84项。

全国铸造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与机械工业出版社组织出版、发行了《铸造标准应用手册》(上册、中册、下册)等刊物。


全国铸造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地址:沈阳市铁西区云峰南街17号

电话:024-25852311-395

传真:024-25644943

联系人:朱家辉

Email: zhujiahui@foundrynations.com

https://www.sactc54.cn/

推荐媒体